研究:81%受訪港人將家庭財務需求置於自身需求之上
宏利投資管理的最新研究顯示,港人在平衡家庭財務責任與個人退休規劃方面面臨挑戰,81%的港人將家庭需求置於自身需求之上;而隨着香港人口結構的變化,建議港人重新調整其財務策略,採取以收益為本的方式,以滿足個人及家庭的長期財務需求。
研究取自宏利投資管理「不一樣的亞洲退休系列」,旨在探討香港、印尼、中國大陸、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台灣地區6個市場人士的退休準備情況。
根據研究,81%的港人將家庭需求置於自身需求之上,這趨勢與亞洲其他地區一致。在香港,57%的人承擔着對父母的財務責任,略高於需承擔子女責任的比例的55%。超過50%對年長家庭成員負有財務責任的人表示,照顧年長親屬個財務負擔,這比例是亞洲區內第二高。也促使人們渴望通過投資來實現更好的平衡。
需要負責年長親屬財務責任的港人中,有44%從未與他人討論這些責任,比例在各市場中位居前列。此外,當中僅有2%的人曾尋求專業財務建議,同時有69%的港人表示,他們在退休財務方面基本上是自行處理、幾乎沒有專業指導。大部分受訪者更認為財務規劃顧問未必能理解他們的需求,突顯人們未能理解專業建議在退休規劃中能發揮的作用。
調查顯示,與亞洲區內其他地區相比,港人更傾向於在投資組合中持有現金,在單身人士以及沒有子女的已婚人士中特別明顯。沒有子女的單身人士平均將53%的資產配置於現金或定期存款,遠高於亞洲區內的平均比例的44%。另一方面,沒有子女的已婚人士則將49%的資金配置於現金,仍高於亞洲平均比例的45%。
擁有子女的已婚人士將42%的資產配置於現金,較沒有子女的已婚人士的49%為低。有子女的單身人士持有33%的現金,反映更多元化的投資取態。
宏利投資管理亞洲養老金負責人邱鎧平表示,平衡個人退休規劃與家庭責任並不意味其中一方必須被犧牲,市場上有許多資源可以幫助平衡兩者;港人偏重現金的投資策略並不令人意外,因近年受惠於香港銀行的高存款利率,但隨着利率下調,他們需要重新審視並調整其投資組合,以維持相同的收益水平。
邱鎧平指出,現金可能無法跑贏通脹,從而限制長期財富增值的潛力;由於港人對投資資產的配置比例較低,他們有機會通過多元化投資組合,快速提升財務安全,包括配置於提供穩定收入的收益型金融產品。採取主動部署如與家人和專業財務顧問進行開放式討論財務責任和退休計劃,是至關重要的一步;亦可以考慮利用強積金計劃中的可扣稅自願性供款(TVC)計劃,為退休儲蓄創建一個獨立的投資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