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JFQ信析】科企重估未完 「返家鄉」非奢望
內地通縮未改善,反而有加劇跡象,港股借勢從3年高位回調,恒指昨天低開倒升後捱沽,埋單瀉447點,報23783點,兩萬四關口始終無法企穩。
科技板塊沽壓更大,無論是軟硬件股或平台經濟都顯著下跌,恒生科指6000點大關不保,收報5885點,回落2.5%;兩隻「新貴」騰訊音樂(01698)和地平線機器人(09660)不能幸免,分別下挫2%與4.9%,至於被剔出成份股行列的東方甄選(01797)及眾安在綫(06060)亦要見紅。
科指在本輪升勢中領跑,是最早突破去年10月高峰的主要指數,以今年1月4168點起步計算,到上周五觸及6195點,漲幅48.6%,然而,附【圖】所見,科指雖呈一浪高於一浪,惟跟14天RSI技術上略顯背馳;中長線市寬(股價高於50天或250天線比率)釋出相似訊息,預期整固消化沽盤才有利進一步造好。
科指今趟升浪未夠全面,當中成份股ASMPT(00522)屢刷一年新低,近兩個月瀉逾20%,可說是業績倒退所累的特例,與內需關連性較高的美的集團(00300)和海爾智家(06690)也大幅落後。值得留意,昨天創52周高位的快手(01024),收報63.1元,1月中以來飆約七成,卻要再漲5倍多才能「返家鄉」,而這情況在科指成份股中不算罕有。
事實上,科指從2022年10月谷底迄今勁升超過1.1倍,但早前4年熊市累積跌幅只收復黃金比率38.2%,現價僅及峰值一半左右;同樣股價仍較高位「打五折」甚至以上的除了快手,還有舜宇光學(02382)、美團(03690)、京東集團(09618)、百度(09888)等,相信這些相對跑輸的科技股,估值具復修條件,並接棒迭創新高的小米(01810)與中芯(00981),作為科指再上一層樓的動力。
科指能否重回高峰?中資科技股價值獲重估受惠兩大因素,首先是1月底DeepSeek「平地一聲雷」,證明中資企業的成本優勢不再單單限於工業產品之上,創新方面也有亮點。其次是2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民企座談會,儘管名為「民企」,惟焦點都放在一眾科企上,中央高規格推動民營經濟,投資者解讀為導致科網股陷入長期熊市的「嚴監管」利淡確認消散。
上述兩大「引擎」配合尚在發酵的AI及機械人等概念,加上目前中資科網股其實並非單靠概念,大多數科指成份企業商業模式漸穩固,都具盈利基礎支持,意味憧憬科指「返家鄉」不應視為過分樂觀,尤其中長線來說,指數於調整之後,隨時仍有八九成的潛在上揚空間。
信報投資研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