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直接訂購 教學視頻

【EJFQ信析】內地長債息反撲 人民幣貶壓紓緩

全國兩會圓滿結束,期間中港股市反覆向好,內地債市卻承受龐大沽壓,10年期國債孳息率在《政府工作報告》發布後由1.756厘抽升至1.951厘,昨天顯著回吐至1.83厘位置。

附【圖】所見,中國10年期債息於去年第四季從2.25厘開始下挫,11月失守2厘關口後跌勢轉急,持續刷出紀錄低位,到今年初觸及1.592厘才反彈;其他年期債息亦下行,最誇張的是1年期債息連1厘也不保,曾見0.87厘。經過約兩個月整固,長債息似營造雙底形態,突破50天線,踏入3月升勢加速,惟暫未能重越2厘。

對於近日長債息抽升,分析認為是因內地減息機會下降。《政府工作報告》把2025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設定為5%左右,與去年持平,並擴大刺激措施,包括上調財政預算赤字率至GDP的4%,屬2010年後最高,以爭取實現「保五」,此舉令投資者估計中央短期內推動經濟將傾向減少依靠貨幣政策。

中央去年9月推出「組合拳」救市,多次強調會適時減息降準,惟至今「放水」力度不足,股民雖然大失所望,但面對聯儲局利率政策欠明朗還有更繁複難測的關稅問題,人行貨幣政策謹慎實際上相當合理。何況內地股市自乙巳蛇年後大幅造好,帶來正財富效應,似乎也可令官方毋須急於出招。

DeepSeek-R1在1月底發布後,中資科企固然由於競爭力不輸西方獲得資金積極增持,連帶傳統經濟企業都受惠估值低殘而重估,大市上漲正好吸引投資者「棄債投股」,這亦可能屬債市拋售壓力的來源之一。

另一方面,債息下跌被視作經濟前景遭看淡,內地2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反映通縮情況加劇,「三頭馬車」數據短期內亦難寄厚望,債息卻於此際勁漲,也許正是官方去年批評的投機行為退潮所致。

無論如何,債市表現背後或由貨幣政策、宏觀經濟、避險情緒等多項因素互動組成,中國國債定價模式尚在摸索階段,難跟已十分成熟的美債相比,因此今次債息抽升的啟示可能有待確認。然而,對人民幣應具支持作用。
美國總統特朗普當選前後均明言揮動「關稅大棒」,原本以為中國貨品是主要目標,分析普遍預期人民幣貶值風險將增加。不過,貿易戰如今於美洲更激烈,加上中美國債息差逐步收窄,人民幣略呈造好,在岸價(CNY)由年初7.3328兌1美元,輾轉攀抵昨天2025年迄今最強的7.2164,假設中美關稅戰未見惡化而內地債息繼續上揚,人仔估計仍有升值空間。

信報投資研究部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泓滙財經資訊有限公司及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