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第二季展望|大升後風高浪急 專家料兩大因素主導行情
DeepSeek在1月橫空殺出領港股首季跑贏環球股市,港股經歷去年第四季調整後重拾雄風,在科技股領軍下,恒指全季累升15.3%,並突破去年高位23241,恒生科技股指數全季更累升20.7%。踏入第二季,大家定必關心港股能否延續強勢?科網股大升後能否再下一城?美國經濟環境趨嚴峻及環球貿易戰愈演愈烈下,又會否拖港股後腿?本網一連兩日,找來專家分析第二季的投資環境,為大家今季投資部署指點迷津,並分享他們的追、揸、沽策略。
投資專家認為,第二季港股將呈現「政策帶動+資金流向」主導行情,經過首季大升過後,長遠走勢轉趨樂觀,惟短期回調、整固風險不低,投資者宜透過倉位控制風險。
港股展望|以立投資林少陽:北水流入短線有收油跡象
以立投資管理董事總經理兼投資總監林少陽表示,港股經過首季急升後,不少股份有點「升過龍」,尤其是與DeepSeek相關股份。港股現水平價格有點尷尬,短線利好消息已反映,第二季最大的風險是大市已升上去,有回調風險。從價值看,風險與回報不成比例,建議持倉比例高的投資者,宜降低倉位控制風險;倉位低的投資者不宜高追,宜候調整才吸納。
去年底,林少陽認為港股估值低殘及北水流入,是支持他看好今年港股的主要原因,內地資金首季大舉流入港股買貨,港股估值已回升不少。林少陽直言,恒指3月升近25000點時,已見北水流入有「收油」跡象,兩會結束後政策消息已消化,中美關係短期未必會有大變化,短線利好因素已大致反映。
但他稱,內地資金流入利好因素雖已經部分反映,但資金長線流入的利好趨勢仍然存在,包括國內機構投資者及退休基金在內,需要尋找長線投資回報,不是炒一轉就收手,加上港股股息率仍然吸引,對內地資金而言仍有相當吸引力。再者,H股首季雖跑贏A股,AH股溢價指數首季由144水平一度跌穿130,但H股估值較A股仍有相當幅度折讓,以10%溢價作參考指標,H股仍具套戥價值,有利吸引內地保險資金繼續流入港股。
港股展望|摩根資管許長泰:短線波動下行風險較大
摩根資產管理亞太區首席市場策略師許長泰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本月初將宣布新一輪關稅政策,關係到美國及全球經濟,以及其貿易夥伴的反應,預料短期環球市況會較為波動,下行風險較大。
港股方面,許長泰指出,第一季市況主要由中國經濟政策、人工智能方面帶動,即使美股表現一般,港股表現亦不俗,踏入第二季,美國關稅政策可能對環球股市氣氛有一定程度拖累,但內地企業對AI方面的運用及政府政策力度若能維持,港股及A股前景不宜太悲觀,短期可能有調整,但第二季的基調仍然比較正面。此外,海外投資者對中港市場轉趨樂觀,並盡量分散風險,資金流入有望繼續支持港股,加上國內科技龍頭企業、電商、醫療保健行業如何運用人工智能,可令投資者有一定憧憬。
許長泰續稱,內地兩會後,見到中央繼續拼經濟,財赤上限稍為調高,消費方面多了描述,除「以舊換新」外,加強勞動力及社會保障都有一定着墨;另外,科技行業在AI方面的投資逐漸加強,企業投資重新加快,對經濟應有幫助,這亦對中港股市帶來一定的刺激作用。
外圍方面,許長泰稱,納指經過首季調整後,估值仍不算便宜,投資者若認為美國AI模型用開源策略會削弱盈利,相信美國科技股的沽售壓力將持續;再者,當美國經濟下行風險上升,美股有機會出現換碼情況,資金會轉到公用、醫療保健等防守型股份。
港股展望|滙豐私銀何偉華:美加關稅短期難免造成不明朗
滙豐環球私人銀行及財富管理北亞首席投資總監何偉華表示,美國作為全球最大市場,對其他國家的關係必然影響環球市況。不過,對於美國加徵關稅,全球各國都有對應方法,而且關稅問題不是最近一兩個月的事,特朗普在競選總統時已明言,相信各國已作好準備。對中國及香港而言,市場應不會有太大意外,然而對市場短期氣氛難免造成不明朗影響。
何偉華認為,第二季環球投資機會仍然存在,該行看好債券、黃金等商品,以及中國、日本、印度股市。該行對中國股票和中國美元投資級企業債券的偏高比重配置觀點。內地方面,政策影響正面,見到內地公司願意作出投資,而且消費信心改善,相信AI及消費未來朝正面方向發展,該行予內地股市「增持」評級,而港股評級則為「中性」。
恒指首季由19000點水平起步,一度升至24000點水平之上,何偉華估計,港股大升後短線有獲利回吐壓力,投資者興奮過後,最終還是要見到數據真正改善,籲提防市況短線波動。他續稱,港股過去一季明顯見到資金流入買貨,除北水外,亦見到有美國資金流入,資金流向很視乎基本因素,投資者正對美國經濟前景重估,並尋找美國以外的機會,相信這情況在第二季會持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