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丨分析:中國經濟目標符預期 政策預留空間應對風險
全國人大會議今日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國內生產總值目標增長「5%左右」。路透引述分析認為,中國主要經濟目標符合預期,今年外部環境更具挑戰性,但GDP增長目標仍維持在「5%左右」,意味政策將加大對內需的支持,而目標中多個「左右」及「動態調整」等措詞,意味政策面為應對未來不確定性預留空間。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目標「2%左右」;預算赤字率提升至「4%左右」,將發行1.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特別國債5000億元,安排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4.4萬億元,並強調實現這些目標很不容易,必須付出艱苦努力。
澳新銀行:後續或仍有調整預算機會
澳新銀行表示,中國今年主要經濟目標全部預留「左右」的空間,體現政策的靈活性和積極性並重。高赤字反映穩增長和防風險下財政需求提升,4%左右的赤字率可以應付美國加徵20%的關稅;但後續如果升級至60%,可能還是不夠用,不排除後續仍有調整預算的機會。目前降準、降息仍在工具箱中,留待應對未來關稅衝擊。
ING指出,今年GDP增速目標再次維持在「5%左右」,增速目標很重要,因為決策者往往高度重視實現這一目標,而且中國在實現目標方面有良好紀錄。雖然外部環境更具挑戰性,但重申「5%左右」目標既是信心的體現,也意味今年需要將加大對內需的政策支持,預計今年將看到更強有力的財政政策推動,同時仍要考慮長期債務的可持續性。
ING認為,今年中國財政和貨幣政策力度取決於實現增速目標所需要的力度,預計降息將發生在未來一兩個月,預計今年7天期逆回購利率將下調30個基點、降準100個基點。
華創證券指出,今年赤字率擬按「4%左右」安排,「左右」說明有預留的空間,以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即可能經濟差一點、赤字率就提高一點。超長期特別國債低於市場預期,可能也是政府將「相機抉擇」,如果不夠,政策可以重新再調整。政策的目標還是預留的空間,以應對外部及國內經濟不確定性。
中信証券料政策實施節奏或前置
中信証券指出,今年的CPI漲幅目標定位「2%左右」,是2004年以來首次低於3%,更為準確地反映中國當下的通脹環境。對於宏觀政策,《報告》要求「能早則早,寧早勿晚,與各種不確定性搶時間」,預計政策實施節奏或前置。流動性的表述為「維持流動性充裕」,預計後續央行仍將基於買斷式逆回購釋放中長期流動性,結合財政端發力情況,國債買入操作也可能伴隨後續政府債供給抬升而擇時落地。
經濟學人智庫(EIU)表示,通脹目標降至「2%左右」反映更加務實的政策態度,亦意味該目標可能更具約束力。財政刺激略低於預期,特別是專項債如今需服務化債、償還欠款、基建項目等多重目標,不過不排除年中視經濟實際情況追加刺激的可能性。「提振消費,擴大內需」取代「新質生產力」成為頭號工作重點。消費刺激比較適度,換新補貼則翻倍,但養老、社保方面的提升力度比較有限;全國範圍內的育兒補貼有望出台。
東方金誠指出,GDP目標與去年目標持平,也和去年的實際增速相近,符合市場預期。一方面,當前中國具備5%至6%的經濟增長潛力,而且這也是在2021至2035年「實現經濟總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今年繼續將增速目標設定在「5%左右」,有助於各地各部門動員各類經濟資源,推動實際經濟增速保持在5%左右的中高速增長水平。
大華銀行:適時降準降息 說明今年必然落實
大華銀行指出,《報告》報告中,無論是赤字率,還是特別國債的規模,都談不上強刺激,對貨幣政策配合的即時要求有限,人民銀行收拾市場更有餘地。《報告》重申「適時降準降息」,說明今年必然會落實,只是具體進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