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直接訂購 教學視頻

官媒:通脹目標實事求是 有能力保持物價合理區間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定下2025年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目標「2%左右」,低於多年來「3%左右」的目標。內地《人民日報》刊登文章指出,這是立足當前物價下行壓力的現實,結合宏觀政策總體目標,體現了實事求是、切合實際、積極進取。這樣一個務實目標,既能保障基本民生,又能穩預期、促投資、改善經濟循環,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文章表示,2021年至2024年,內地全年CPI漲幅分別為0.9%、2%、0.2%、0.2%。綜合看,物價總體平穩,積極的一面是這幾年得益於中國製造業「底盤堅實」、糧食生產「穩定發揮」、貨幣政策不搞「大水漫灌」,避免了一些發達經濟體正在遭遇的高通脹。

不過,文章指出,也要正視物價水平總體偏低的問題。2024年CPI漲幅目標是「3%左右」,但實際增長0.2%,其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受世界經濟增長動能偏弱影響,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整體波動下行;一些行業和領域出現階段性供大於求,部分企業「以價換量」,乃至「內捲式」競爭;消費的能力和意願還需進一步提升;房地產市場處於深度調整期,這些問題都是下行壓力所在,也是物價持續低位運行的癥結。

有條件有能力有基礎保持物價合理區間運行

文章稱,中國有條件、有能力,也有基礎保持物價在合理區間運行。《政府工作報告》一項項措施抓得準、力度大,如「大力提振消費」「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有助於化解「供大於需」的矛盾;「綜合整治『內捲式』競爭」,將使價格更好反映質量,防止「劣幣驅逐良幣」;而「穩住樓市股市」,可以釋放財富效應,更好提振消費。此外,財政、貨幣等宏觀政策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也將改善供求關係,為物價溫和回升提供保障。

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2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下降0.7%,遜於市場預期跌0.4%,並創下去年1月以來最低水平,這是時隔逾一年再現通縮,主要受春節錯月及部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因素影響;扣除食品及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則錄得負0.1%,更是逾4年來首次轉為負數。不過,統計局表示,扣除春節錯月影響,2月份CPI按年仍升0.1%,CPI中部分工業消費品和服務價格穩中有漲,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降幅有所收窄,當前物價溫和回升的態勢沒有改變。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泓滙財經資訊有限公司及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