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會贊成降低新股公開發售回撥比例上限建議
港交所(00388)上周三已結束有關優化首次公開招股市場定價及公開市場的諮詢,香港投資基金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表示,贊成降低公開發售回撥比例上限的建議,因為機構投資者具備條件及能力,為整體投資者爭取最佳價格,認為機構投資者及個人投資者的利益一致。
黃王慈明表示,回撥機制在1998年面世,當時個人投資者參與度較高,不過如今散戶佔大市成交已降低至一成多,機構投資者已成為主要參與者,應該重新審視機制,以配合市場發展及基礎。
她稱,機構投資者在盡職審查及研究投入大量資源,但由於公眾需求大,推高回撥比例,導致機構投資者無法獲得足夠股份。她又引述投委會的調查稱,散戶傾向持貨不多於一周,這導致新股價格波動。眼見分貨量少及股價波動,機構投資者或未必參與新股認購。再者,港股成交集中在200至300隻股份,若從源頭吸引更多長線投資者認購新股,有利於市場健康發展。
